用心用力用情托舉殘疾人就業夢
5月15日,是全國第32個助殘日,主題為“促進殘疾人就業,保障殘疾人權益”。如今,我國殘疾人群體高達8500萬人,而殘疾人就業難仍是社會現實,促進殘疾人就業也就成為了當今社會的“重要議題”。
摘掉“有色眼鏡”,掃除“刻板印象”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,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。”促進殘疾人就業,首先要給予基本的尊重,不把他們當“累贅”或“包袱”。殘疾人身上往往有超乎常人的堅強毅力,中國的“保爾·柯察金”朱彥夫,在朝鮮戰場失去四肢和左眼,卻能帶領村子脫貧致富;與黑暗為伴的朱麗華,也能為盲人群體帶來“一束光”,引領100多名殘疾人創業,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。這些榜樣的事跡無不說明,殘疾人也可以與普通人一樣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,他們完全有志向、有能力托舉起社會建設的強大根基。
堅持“授人以漁”,加強“就業教育”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、衣食無憂,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,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,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。”因此,殘疾人的幫扶舉措決不能僅停留在同情和救濟上,而是要通過“授人以漁”的方式讓他們自力更生,實現幫扶的“高質量”和“可持續”。要通過建設“殘疾人之家”等輔助機構,開展職業技能、就業創業等培訓,使技能成為殘疾人就業的“敲門磚”。鼓勵殘疾人在勞動中實現自我價值,燃起面對生活的勇氣,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,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“一個都不能少”。
改善“就業環境”,落實“就業方案”。關愛殘疾人需要政府、社會和企業共同努力。近期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(2022-2024年)》,旨在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,保障殘疾人就業權益,推動形成理解、關心、支持殘疾人就業創業的良好社會環境。方案特別把“安排殘疾人就業”放在首位,要求預留一定比例的崗位專門安排殘疾人就業,由此可見國家對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視。社會各界也應自覺響應方案要求,尤其是機關、事業單位、國有企業更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,爭做“領頭雁”、當好“排頭兵”,為殘疾人就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,讓殘疾人學有所用,最終形成高質量就業的“閉環”。
就業是民生之本,安國之策。正視殘疾人的就業需求,拓寬就業渠道,讓殘疾人就業的“飯碗”更多、質量更高,才能切實解決殘疾人就業難題,圓殘疾人的就業夢,推動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。(閆鑫雨)
新聞爆料:0516-82345678 商務合作:0516-85792397 13775881757
版權聲明: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、彭城晚報、都市晨報、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,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的保護,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。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,如擅自轉載、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,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。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,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!
-
宋樂偉帶隊到賈汪調研
要聞 / 時間:2022.05.19
-
小瓶子 大產業
沛縣 / 時間:2022.05.19
-
我市首個直播基地黨支部在經開區成立
經濟技術開發區 / 時間:2022.05.19
-
家庭醫生讓居民更有“醫”靠
要聞 / 時間:2022.05.19
-
宋樂偉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
要聞 / 時間:2022.05.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