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睢寧:“一稻三蝦”鋪就致富新“稻”路
據了解,這里有近600畝的水稻,預計兩天內將全面完成水稻收割任務。
跟著市場種水稻
良種良法效益高
稻麥輪作是邱集鎮的傳統種植模式。2018年,邱集鎮響應縣委、縣政府號召,打造“一鎮一品”特色高效種植農業。經過多次研商,綜合考慮鎮內水域面積廣、水稻種植面積大等優勢,邱集鎮決定嘗試“一稻三蝦”種養模式。
“一稻三蝦”簡單地說就是一年收一季水稻、賣三批小龍蝦,即通過“蝦在稻下游、稻在蝦中長、蝦吃稻蟲草,蝦糞養稻香”的生態種養模式,在傳統“稻蝦共作”的基礎上又增加一期成蝦和一季蝦苗,實實在在提高了養殖戶們的收成。
當年,這種模式就取得了遠超稻麥輪作的經濟效益。從此,“一稻三蝦”成為邱集鎮的特色。
和傳統種植模式相比,這種種植模式,不僅有“三蝦”帶來的高經濟收入,“一稻”的收入也不菲。邱集鎮黨委副書記潘龍告訴記者,因為稻田里要養殖龍蝦,他們的水稻既不施化肥,也不打農藥,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產品。因此水稻的經濟效益極佳,市場價格能高于普通田地種植的水稻一倍。
水稻收割結束后,就該打捆機大顯身手了。一排排平躺著的秸稈瞬間被“吸走”,在打捆機里自動旋轉、壓縮、捆綁,一個個圓柱形捆垛被吐出,整整齊齊等待裝車。
近年來,邱集鎮大力推進秸稈離田。這些秸稈可是制作畜牧業飼料、食用菌菌包的好原料。通過秸稈打捆回收不僅解決了土地板結問題,減輕了病蟲害發生問題,還減少了農民勞動量,為農作物提供一個好的生長環境,從而促進農民豐產豐收。這一舉措也得到了群眾的踴躍支持。
區域優勢和生態種養特色
邱集大米的品牌逐漸打響
站在收獲的地頭,邱集鎮也開始新一年度的謀劃。
第一,繼續擴大優質水稻種植面積。打造中國北緣優質秈米基地,力爭三年內擴大優質水稻種植面積15萬畝。
第二,繼續擴大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,重點開展育種技術提升,自主品牌培育,實現高效精準栽培。
第三,與江蘇里下河地區研究所合作,繼續擴大一稻三蝦種植面積。
第四,加大邱集品牌創建力度,樹立邱集大米品牌形象。
“一稻三蝦”是農田里的“綠色革命”,也是科技助力脫貧攻堅、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,期待更多特色產業惠農增收,讓大家的錢袋越來越鼓!
來源:無線睢寧
編輯:崔東寧
新聞爆料:0516-82345678 商務合作:0516-85792397 13775881757
版權聲明: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媒體徐州日報、彭城晚報、都市晨報、中國徐州網所發表之文章與圖片,受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的保護,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。 部分網站的侵權行為,如擅自轉載、更改消息來源以及抄襲等,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及其旗下媒體已經委托有關部門收集相關證據。 本站部分資源來自網絡,如有侵犯您的版權及其他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!
-
奔跑開局 奮進爭先
要聞 / 時間:2023.02.04
-
重大項目應開盡開 招商引資馬不停蹄
要聞 / 時間:2023.02.04
-
起步沖刺奮力實現“首季首勝”
要聞 / 時間:2023.02.04
-
云龍區 抓緊抓早開創招商引資新局面
云龍區 / 時間:2023.02.03
-
賈汪區 在比學趕超中爭先進位
賈汪 / 時間:2023.02.03